院况简介
1949年,伴随着新中国的诞生,中国科学院成立。
作为国家在科学技术方面的最高学术机构和全国自然科学与高新技术的综合研究与发展中心,建院以来,中国科学院时刻牢记使命,与科学共进,与祖国同行,以国家富强、人民幸福为己任,人才辈出,硕果累累,为我国科技进步、经济社会发展和国家安全做出了不可替代的重要贡献。 更多简介 +
院领导集体
创新单元
科技奖励
科技期刊
科技成果转移转化亮点工作/ 更多
学部组织
工作动态/ 更多
中国科学院学部
中国科学院院部
语音播报
杂交与渐渗在野生植物中广泛存在,并对物种形成与适应性进化产生重要影响,一直以来都是进化生物学和生物多样性研究的热点。然而,物种之间的频繁杂交与渐渗使得重建物种系统发育关系非常困难。遗传重组是产生变异的主要驱动力量之一,在生物进化过程中起着重要作用。然而,重组率变异如何影响系统发育关系和杂交渐渗尚不清楚。野生二倍体草莓是重要的作物野生近缘种,广泛分布于世界温带地区,中国是其多样性分布中心与起源中心之一,蕴藏丰富的遗传变异,具有重要的发掘利用价值。
中国科学院华南植物园研究员康明团队利用全基因组重测序数据重建了10个野生二倍体草莓(占所有野生二倍体草莓的83%)的系统发育关系,探讨了重组率变化对系统发育关系和基因组渐渗的影响,发现低重组率的基因组区域具有更低的杂交渐渗与不完全谱系分选,以及更一致的系统发育信号,可以反映更真实的系统发育关系(图1和图2)。野生二倍体草莓存在复杂且广泛的杂交渐渗,物种间平均渐渗率约占整个基因组的4.1%,渐渗更倾向于保留在高重组、低基因密度的基因组区域(图2)。研究通过祖先态模拟揭示了自交不亲和性状丢失后重新获得,同时发现自交不亲和性状重新获得可能与受到正选择的控制花粉识别的SLF基因的历史渐渗有关(图3)。该工作为野生二倍体草莓的进化历史和杂交渐渗的基因组特征研究提供了新视角,为杂交渐渗在植物交配系统转变中的作用提供了新证据。
相关研究成果已在线发表于《分子生物学与进化》(Molecular Biology and Evolution)。
图1 野生二倍体草莓系统发育拓扑结构在染色体上的变异揭示了广泛的系统发育冲突
图3 4个位于选择性清除与高渐渗区域的控制花粉识别的SLF基因可能影响了野生二倍体草莓交配系统的转变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
© 1996 - 中国科学院 版权所有 京ICP备05002857号-1 京公网安备110402500047号 网站标识码bm48000002
地址:北京市西城区三里河路52号 邮编:100864
电话: 86 10 68597114(总机) 86 10 68597289(总值班室)
编辑部邮箱:casweb@cashq.ac.cn
© 1996 - 中国科学院 版权所有 京ICP备05002857号-1 京公网安备110402500047号 网站标识码bm48000002
地址:北京市西城区三里河路52号 邮编:100864
电话: 86 10 68597114(总机) 86 10 68597289(总值班室)
编辑部邮箱:casweb@cashq.ac.cn
© 1996 - 中国科学院 版权所有
京ICP备05002857号-1
京公网安备110402500047号
网站标识码bm48000002
地址:北京市西城区三里河路52号 邮编:100864
电话:86 10 68597114(总机)
86 10 68597289(总值班室)
编辑部邮箱:casweb@cashq.ac.cn